普惠金融“贷”动小微企业“活”起来
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8月2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冲击比较大。从今年前7个月的情况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量增、面扩、价降”。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约达13.7万亿元,同比增长27.5%,连续5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007万户,同比增长21.7%。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量增、面扩、价降”
“今年上半年,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的系列政策举措,涵盖差异化监管、加大信贷投放、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等多方面内容。”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周景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效果上来看,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初见成效,总体上实现了融资服务“量增、面扩、价降”。
上半年,各类银行可以说都发挥了自己的特色。据李均锋介绍,政策性银行发挥资金充足的优势,与地方银行联合开展对小微企业的转贷业务。国有大型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改进业务流程,广泛对接公共部门的涉企信息,开发大数据风控模型进行小微企业客户的准入和风控。中小银行利用贴近社区、贴近企业的优势,努力深耕细作,服务地方经济。互联网新型银行利用数字化信贷产品为成千上万户小微市场主体提供高频的流动资金。
此外,许多银行加快推广并借助线上服务渠道和产品,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办理业务的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证券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郑醒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金融机构加大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力度,是在疫情背景下与小微企业共渡难关的关键之举,也是金融机构在着力落实中央政策的结果。
“受疫情影响,我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出现明显波动,小微企业急需流动资金支持,此时银行机构提供的普惠小微贷款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秩序迅速恢复,也得益于金融机构的配合支持。”他认为。
为应对今年的双重挑战,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思路与往年体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周景彤告诉记者,与往年相比,2020年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最大亮点是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使更多资金直达小微企业。
“这有助于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持续增强服务中小微企业政策的针对性和含金量。与以往的再贷款再贴现等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相比,此次新创设的普惠小微企业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具有更为显著的市场化、普惠性和直达性等特点。”他分析道。
郑醒尘表示,今年金融机构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更加重视金融与实体经济共同抗击疫情的需要,双方都对控制疫情及恢复经济秩序抱有信心,因而具体业务并不完全拘泥于短期财务指标。实践证明,金融机构基于长远目标与实体经济合作,可以更好实现共赢。
不良贷款余额增幅比例在可控范围内 下半年信贷资产质量有望改善
不过,数据也表明,截至6月30日,不良普惠小微贷款余额0.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25%,不良率2.99%,较各项贷款不良率高0.88个百分点。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接近原来设定的容忍限度。
在郑醒尘看来,为帮助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相应的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在所难免,但是不良贷款余额增幅比例还在可控范围内。
“下半年宏观经济有望维持恢复性增长势头。因而可以逐步消化年初疫情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总体上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信贷资产质量也会随之逐步改善。”他说。
周景彤认为,客观来讲,小微企业贷款是商业银行不良率较高的领域之一。不良率提高将直接影响银行盈利和经营可持续性,将消耗拨备前利润。
他表示,要控制和降低风险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密切跟踪受疫情冲击较大产业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这些产业中的小微企业,主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分类施策。二是对于疫情影响正常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无还本续贷、信贷重组、减免逾期利息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不良产生。三是对于风险较大的企业,前瞻性地制定应对措施,足额计提风险准备,压实责任。同时,积极利用担保、信用保险、联合贷款等多种措施分散风险,避免风险集中。
创新机制 优化方式 以多元式让利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
今年为了帮助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银行响应号召进行让利。在这种情况下,下半年银行应如何在继续发展普惠金融的同时保持自身健康发展?
郑醒尘认为,在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银行让利是实现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举。银行要实现普惠金融业务的商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业务模式,提高成本效率。例如借助金融科技降低对人工服务的依赖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总之,创新是实现普惠金融业务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其中的切入点。新形势凸显了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的必要性,也潜藏新的发展机遇。”他说。
周景彤建议,金融机构要采用多元化让利方式,在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的同时,提高银行的市场化业务能力和金融体系运作效率。
第一,多措并举,推动企业贷款利率下行。一是顺应市场利率下行趋势,切实做好货币政策的传导工作,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二是切实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合理展期或延期还本付息,适当扩展到其他类型企业,提高企业首贷获得率和续贷率,降低其评估费、担保费等融资成本。三是坚持业务创新,强化大数据分析能力,采取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企业的融资门槛。
第二,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为企业提供包括信贷、股票、债券等更多的融资选择,让企业选择合适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第三,坚持降低银行经营成本,主动让利于企业。一是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性资金压降资金成本。二是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压降管理成本。三是规范通道业务,避免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导致的成本上升。
热点链接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丨新增财政资金直通车到站 惠企利民刻不容缓
监 制丨王忠宏 王 辉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